其他
独家|浙报集团社长姜军:潮新闻“内容战队”是个什么新物种?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既有全网传播量超6亿的爆款,也有叫得响的名栏目,还有个性化IP。
昨天,传媒茶话会独家专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分析了浙报集团组建潮新闻的整合逻辑《独家对话浙报集团社长姜军!复盘潮新闻客户端整合经验!》(点击可查看原文),今天我们继续对话姜军,从内容变革角度全面解读潮新闻是如何让优质内容既传得开又叫得响。
”
一
一个技术赋能内容的转型样板
据了解,传播大脑是基于面向省域服务的全媒体智能中台,逐层搭建媒立方采编平台、融媒通共享联盟、潮鸣号创作者平台等一系列内容生产体系,同时通过“天目蓝云”与全省“一张网”形成有效连接,形成了智能融媒传播服务圈,向用户提供服务。
如今,技术已经深入潮新闻内容生产之中。其中,一方面,潮新闻原创稿件的内容生产,来源于内部的采和编,在“媒立方”平台即可完成策采编发一系列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天目蓝云”和“融媒通-共享联盟”打通省市县五级融媒单位的供稿体系以及潮鸣号创作者平台的用户生产创作。
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在潮新闻上有了鲜活体现,在前端,潮新闻客户端“推荐”频道有来自全省的优质新闻、“看浙江”频道中的“潮联盟”栏目可直通省市县三级媒体界面;在后台,潮新闻统筹使用“浙江宣传”稿库、省级广电新闻媒资、11市融媒体、90县融媒体及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各类政务账号和优质自媒体账号等资源。
如今,潮新闻三端合一初见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传播大脑全面保障潮新闻技术能力建设,支撑潮新闻客户端日活用户稳定增长,新用户留存达40%以上,日均发布各类文字、视频等内容4000余篇/条。截至9月8日共产生端内阅读量10万+稿件408篇,基本实现每天一篇端内10万+的“小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天目蓝云”实现了浙报集团“天目云”和浙江广电“新蓝云”的融合,实现了浙江省域报业系统和广电系统的互通,构建省市县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传播体系和生态,赋能新型重大传播平台,逐步建立省域媒体全场景智能传播能力体系。
对此,姜军总结说:“潮新闻利用新思维、新平台、新技术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创作效率,扩大传播影响力,将潮新闻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省级主流媒体。”
二
一套内外兼容的内容生态打法
通过整合原有三端的优势,潮新闻全网用户突破1亿、端内用户超4000万。其中抖音号突破2000万、微信矩阵超1000万、微博粉丝超800万。
姜军向传媒茶话会详细解读了潮新闻内外兼容的内容生态打法。
在整合过程中,浙报集团用“三点论”引领内容生产变革,即“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的“三点新闻”。
潮新闻上线后,面向整个浙报集团选拔精英组成内容战队,由集团总编辑担任总队长,1名集团编委、1名浙江日报采访部主任、1名地方分社社长担任副队长。这支队伍集结了浙江日报、浙江广电两大集团7家媒体单位的骨干力量,以“90后”年轻人为主,覆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各领域及日报、晚报、广播、电视等各专业。
具体来说,以内容战队为牵引,潮新闻集成了原有多个平台的生态优势和视频化呈现特色,探索实施大内容战略,重点打造文字类深度报道、评论分析等思想引领性精品内容。
姜军举例说,针对“跳桥小哥”这类本地热点,潮新闻已经掌握了“连续报道+潮评+两微推送+舆论引导”模式;对非本地热点,则采用“热点报道+求证+潮评+追踪调查”模式。
基于上述举措,潮新闻通过切热点,围绕“国之大者”和百姓关切;剖难点,助力社会善治;亮观点,凝聚社会共识。先后涌现出了“了不起的地瓜”系列报道、“潮起最美海岸线”全国主流媒体融媒行动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报道;推出阅读量超6亿的“杭州跳桥小哥”系列报道、微博阅读量2亿次的“追踪缅甸务工骗局”深度报道等一批流量惊人的热点爆款;打造出“第一视点”“读端”“潮声”“潮评”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品牌栏目,以及“我爱问佳骏”“财富不会停”“雪松锐评”等一批个性化原创IP。
可以说,这种以内容战队为架构、全集团优秀采编力量参与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潮新闻内容生产的流量担当,打造出了具有潮新闻特色的优质内容。
2.链接市县融媒体,实现内容三级贯通。
以传播大脑为技术底座,潮新闻以浙江日报为牵引,通过共享联盟的集群效应,通过入驻、专稿专线等方式,实现浙江广电集团、11市融媒体、90县融媒体内容共享全覆盖。这为潮新闻提供了海量的独家性、优质原创内容。
与此同时,潮新闻建立全省资源库,每日将优质原创内容及时共享,并及时取用县市区上传内容(素材、报题、线索等)。截至目前,共享联盟成员已涵盖1926家机关、高校、智库、镇街、村社、企业等单位,并在持续壮大。这实现了小平台带动大平台、大平台赋能小平台,有效实现内容生产、渠道共享、互利共赢。
3.网罗各类内容生产者,共建开放式内容平台。
潮新闻作为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内容平台,将潮鸣号、潮客、拍客与潮新闻原创内容团队深度融合,实现了UGC、PGC、OGC互联互通。
“潮新闻充分发挥媒体的资源统合能力,让最有思想的人获得最大的流量,让最有流量的产品实现最大的价值。”姜军表示。
潮新闻积极与主流媒体加强互动,牵头全国沿海11省市主流媒体发起了“潮起自媒海岸线”的直播活动;亚运会倒计时30天时,联合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为亚运刷屏送祝福;整合浙江新闻共享联盟、天目新闻天目号和钱江晚报的好摄之友等板块,打造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开放式内容平台。
此外,潮新闻还启动了“潮鸣计划”和“五个一百”计划,前者持续获得一批高端创作者的加盟,邀请专家学者、文旅达人、浙江名嘴等;后者邀请百名乡村文化传播官、百名智库专家、百名作家、百名友好使者、百名帮忙记者入驻。
截至目前,潮新闻客户端用户来自527个城市,入驻潮新闻的潮客已达10万+、入驻高端创作者达1500多名,每天由用户自主生产的内容突破4000条。
4.创新内容分发模式,形成首发传播和增量分发闭环。
“让客户端的优质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既是行业课题,也是社长的分内之事。”潮新闻上线后,姜军开始在朋友圈转发、点评潮新闻的报道,身体力行让个人感悟和优质新闻被更多人看见。
截至5月28日,姜军朋友圈的“观潮”推文已达108篇。同日,题为《百天推百篇看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稿件迅速引爆舆论场,潮新闻客户端内阅读量超过11万、全网阅读超百万。
受此启发,目标打造“潮新闻大V圈”的“读端”栏目于6月27日上线,这是基于潮新闻“新闻+评论+社交”特色,重点打造的一档创新类栏目。栏目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各行业人士点评潮新闻原创新闻,通过寥寥数百字的独到短评,更好地帮助用户理解新闻或换个角度看新闻。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会长张志安看来,“这种源于社长带头做示范,后由意见领袖点评,经客户端‘报道+短评’再分发的模式,形成了精品内容首发传播和意见领袖增量分发的有效闭环”。
“读端”一经推出,全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受到不少高端创作者的参与和好评,已吸引到全国各地、各行业50名重量级嘉宾贡献近200篇原创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9月11日,潮新闻对“读端”栏目重磅升级,将推出一系列创作者赋能计划。“读端”系列书籍出版计划的开篇之作《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也同期发布。
三
一套优质内容评价体系
据姜军介绍,潮新闻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追求,建立了以阅读量、发稿量、评论量、转载量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潮新闻各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下达绩效考核要求,出台好稿评选办法,来激励队伍的创新创业激情,推动平台的发展。”
在潮新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内容考核指标中对所有业务单元都明确了以流量数据为导向的目标要求。潮新闻客户端上都呈现真实数据,以数据说话;每天公布前一天重点稿件数据报告、原创稿日榜单,对集团各媒体、报社各部门(分社)发稿总量等进行排名,形成“赛马机制”。
此外,集团设置了详细的考核标准,涉及每月完成1万+原创稿件数量、10万+原创稿件数量、原创内容在主流平台的热搜数量,以及被三大央媒客户端首屏或官方微信微博转载的数量等。
当然,对于优质内容,潮新闻不吝奖励。客户稿每篇稿件直接以端内阅读数据为标准进行评价,数据越高奖励越多;还在集团内部设置“三点”新闻竞赛,每月从各媒体选送的40余篇作品中评选出10篇好作品,到年底进行一次总评,对获奖作品给予奖励。
竞赛设置也与上述考核逻辑相匹配,设六项衡量指标,参赛作品在各项标准中达到其中一项即可。参赛作品流量标准充分考虑到自有平台、外部平台,以及上级评价等多个维度。
此外,潮新闻还将流量指标应用到了运营考核指标体系中,所有潮新闻业务单元都与客户端用户数与日活挂钩。这种机制既促使运营人员针对不同平台特点进行更精细化运营,也增强了普通采编人员对稿件运营的重视。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运营前置、全员运营”成为潮新闻策采编发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结 语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潮新闻客户端月度平均日活涨幅达42%,客户端评论数涨幅57%,每天用户生产内容突破了4000条,传播过亿稿件58篇,过千万的稿件1818条。
复盘潮新闻的整合经验发现,其多层次、多渠道的内容生产,来源于搭建了平台化的生态圈;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也成为实现潮新闻平台化内容供给、高效率打通联动的驱动引擎。
”
主编:刘娟撰稿:陈莹编辑:刘付枫荷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